德国中产阶级图鉴 | 德国普通人的收入和支出

aolekeji 1年前 8292浏览 0评论

众所周知,欧洲是一个高客单价的电商市场,国内也只知道欧洲人收入高,但究竟高到什么程度,国内大多数人却是没什么概念的,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,欧洲普通人的收入是多少?平时都买些什么。

赚钱:德国各职业收入大赏

偶然从一个在德国生活的博主那里得知,德国《时代周报》有一个叫做Kontoauszug(翻译成“银行流水单”)的专栏,专门用来采访德国人的收入情况,写得还非常详细。

在比较忌讳谈论各自收入和财务状况的德国,这个专栏可以说是非常别具一格了。随便摘抄几个:

45岁的汤姆作为儿童书籍出版商和图书贸易商赚取了近1000欧元。在此之前,他作为一名建筑师赚得很好——直到他筋疲力尽:“我几乎没有足够的钱生存”。

29岁的马克从未上过学,作为一名受雇的IT顾问,年收入为68000欧元,外加奖金。他喜欢他的工作——但想知道薪水是不是太低了。

Max,28岁,是一家电子公司的设计总监,毛收入6000欧元,外加圣诞节和假日奖金。他刚刚订购了一辆新的电动汽车。

埃里克,33岁,曾两次留级,差点被学校开除。如今,他作为物流公司的团队负责人,每月的毛收入为8400欧元,每周工作四天。

34 岁的 Theresa 是一家药品供应商的质量经理,年收入4000欧元。为了买得起房子,她还开始了一份兼职工作。

马丁,51岁,作家,每月领取1420欧元的失业金。他几乎没有什么养老金,能够送他的孩子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旅游更重要。

虽然只是几个例子,但是也足够我们看到德国人民的收入状态了。粗略浏览一遍,可以发现德国专业技术比重高的职业,工资普遍都比较高,而普通人的收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
在这个专栏里可以看到每月净收入8000欧的专利律师,年收入22万欧的软件架构师,每周工作三天半工资却有6900欧的主治医生,也能看到每月1200欧工资的快递员,税后到手2300欧的护士,也有税后到手2500-2800欧的搬家公司工人。

花钱:不爱时装爱放松

德国人和中国人的共通之处在于,收入高了就想买房。不一样的地方在于,德国人很喜欢买保险。如果是年轻人或者收入比较少的人,除了必须要上的社保外,一般只上一份第三责任险。如果是有钱人,就会上各种五花八门的保险,那位专利律师就会在保险上每月花费1420欧元。

在家庭支出上,德国大部分人主要消费的是当地农产品以及绿色有机食品,只有失业了没有收入的人才会为了省钱去廉价超市购买食品。有别于食物上的讲究,德国人在穿上不是很挑剔,在衣服上花的钱也比较少,并不介意甚至很喜欢给孩子买二手衣服,就连孩子自己也更喜欢到二手商店买衣服。

但德国人并不是吝啬的消费者,他们只是更喜欢把钱花在度假上。收入高一些的可能一年会出去度假3次,每年支出1500欧元用来度假,收入低一些的也并不会放弃度假,不过会减少度假的次数,一年度一次假。

德国人在兴趣爱好上也毫不吝惜金钱,一位州卫生部的公务员爱好铁人三项,每个月会为铁人三项的训练花掉650欧元,而她的税后工资为3500欧。而那位失业的作家每年会为了买书花掉300欧,全家的旅行支出为每年600欧到700欧。

理性的德国消费者

相比国内竞争激烈的中产阶级,德国的中产阶级活得更洒脱自由一些,如果没有培养“人中龙凤”的想法,基本上德国人是完全不需要鸡娃的,他们对子女的教育也只是在培养下一代中产阶级而已。德国从小学开始到大学毕业都不需要学费,教育成本很低,在绘画、乐器、体育等爱好的培养上花费也不是很高。

而且德国对低收入家庭的保障也做得不错,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,穷人不用为生计发愁,看病、教育基本和中产阶级的水平一样,社会矛盾就少了很多,这也是为什么德国罢工比英法少那么多的原因之一。

相对应的,德国人在作为消费者时呈现出了“理性消费”的特征,在购物时表现得非常理性,更喜欢系统化的购买方式——先了解产品相关信息,然后与类似产品进行比较,以此做出最明智和最佳的购买决策。

因此铺天盖地的营销手段在德国并不可行,先不说高昂的流量成本,傲慢、夸张的口号和产品描述本身就不会对德国消费者产生什么吸引力,一些精巧的细节设计和相对谦虚克制的表达反而更受德国人青睐,与其花心思营销,不如把产品信息写详细一些。

德国人非常看重产品的实用性,看重产品细节和效率,更愿意购买一些汽配、手表和技术设备这样的“硬核产品”,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高的同时,也很在乎产品的价格是否足够低廉。


发表评论